伊尼扬巴内大学艺术学院推动传统纺织数字化 巴莫合作留存纺织文明
莫桑比克伊尼扬巴内大学的数字纺织实验室里,科研人员正用数码印花机复刻 “尧族传统纹样”,屏幕上可实时调整色彩与图案比例;校园广场上,“非洲纺织文化节”
正在进行,学生们穿着数码印花的传统服饰表演舞蹈,数字展台前观众通过 VR 技术 “体验”
传统织布流程。该校艺术学院近期在传统纺织保护领域取得突破,联动巴西里约热内卢艺术学院打造文化传承平台。
“伊尼扬巴内省有 15 种濒危传统纺织技艺,手工织造效率低且纹样易失传,数字化是保护关键。” 系主任安娜・穆罕默德介绍,团队与巴西高校共建 “南美 - 非洲纺织文化联合实验室”,研发的 “传统纹样数字库” 收录 300 余种纹样,配套数码印花、智能织造技术,已帮助 200 名织女转型数字化生产,纺织品附加值提升 5 倍,一件数码印花传统服饰售价从 50 美元增至 250 美元。实验室配备数码纺织设备、纹样设计软件,开设 “传统纺织数字化设计” 特色专业方向。
国际学生深度参与文化传承。巴西留学生卢卡斯参与的 “纺织纹样文创开发” 项目,将传统纹样转化为丝巾、服饰等产品,上线电商平台后销售额突破 20 万美元。“实验室有来自 10 个国家的设计师,跨文化交流让我把巴西桑巴纹样与莫桑比克纺织图案融合,我的毕业设计就是《跨洲纺织美学对话》。” 卢卡斯说,他的研究获校级国际生科研基金资助。
校园文化节成为传播窗口。活动设置 “纹样扫描工作坊”“数码织造开放日”,学生现场展示纹样采集、数字设计全流程;新闻中心推出 “纺织重生” 系列报道,用 4 种语言播报传承历程,单条视频播放量达 450 万。国际学生中心每月举办 “纺织体验课”,2024 年开展 38 场跨文化活动,服务国际生 240 余人次。穆罕默德透露,2025 年将新增 “纺织旅游文创” 专业方向,推动纺织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