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桑比克马普托大学与中国农科院联合研发抗旱高粱品种 亩产提升 35%
莫桑比克马普托大学(MU)农业科学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科研团队,近日在《作物学报》发表成果,宣布研发出
“抗旱高粱品种(Maputo-01)”,该品种通过杂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技术,在降水减少 40% 的干旱条件下仍能稳定生长,亩产达 420
公斤(较当地传统品种提升 35%),且籽粒淀粉含量达 72%(适合酿酒、饲料加工),耐病虫害能力提升 40%。该研发始于 2022 年,获中国 -
莫桑比克农业合作专项基金 130 万美元资助,由 17 名科研人员(MU 6 人、中国农科院 11 人)牵头,针对莫桑比克中部干旱地区粮食短缺问题,历时 3
年完成品种选育。
**

团队突破两大技术难点:一是筛选出 “耐旱基因 SbDREB2A”,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,使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的叶片保水率提升 50%;二是优化种植密度,研发出 “宽窄行种植法”(宽行 80cm、窄行 40cm),提升光照利用率,进一步提高产量。在莫桑比克津巴布韦边境的 5 个村庄试点中,该品种亩产从传统品种的 310 公斤提升至 420 公斤,惠及 150 户农户。农户穆罕默德・阿里反馈:“2024 年干旱季,我种的传统高粱几乎绝收,而‘Maputo-01’收了 4 吨,不仅够全家吃,还卖了 1.2 万美元,买了新的灌溉设备。” 团队计划 2025 年在莫桑比克中部 3 个省份推广 8 万亩,同时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立 “高粱育种基地”,年产种子 600 吨,以每公斤 1.1 美元的低价供应农户;还将开发高粱深加工技术,与当地酒厂合作生产高粱酒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MU 教授玛丽亚・席尔瓦表示:“高粱是干旱地区的主粮,该品种将保障粮食安全,未来还将研发高蛋白品种,助力农户增收。”
本文 莫桑比克大学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://yanjiu.mu.gov.edu.bi/post/330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