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桑比克楠普拉理工学院 “抗旱高粱育种” 研究落地 惠及 1200 户农户
楠普拉讯(记者 李昂)12 月 18 日,莫桑比克楠普拉理工学院农业技术研究所的试验田里,研究人员正指导农户收割 “楠普拉抗旱高粱 1 号”—— 经过
2 年研发,该团队培育的抗旱高粱品种,在缺水条件下亩产达 350 公斤,较当地传统品种增产 40%,且颗粒蛋白质含量提升 8%。项目自今年 3
月推广以来,已在楠普拉省 15 个干旱村庄落地,惠及 1200 户农户,每户年均增收约 1500 元人民币。
楠普拉省是莫桑比克干旱频发地区,传统高粱品种亩产不足 250 公斤,遇严重旱年甚至颗粒无收。该研究团队由 8 名作物遗传育种教授、20 名研究生组成,通过 “本地品种筛选 + 抗旱基因导入” 技术,从 12 个本土高粱品种中筛选出抗旱性强的母本,导入来自中国的 “晋谷 21 号” 抗旱基因,培育出 “楠普拉抗旱高粱 1 号”;同时研发 “简易抗旱种植法”,指导农户采用 “起垄保水 + 秸秆覆盖” 技术,进一步提升水分利用率。团队还编写《抗旱高粱种植手册》,用当地语言标注播种时间、施肥量等关键参数,每月组织 “田间培训会”,现场演示种植技巧。
“以前种高粱全靠天,旱年收的粮食不够全家吃。现在种‘楠普拉 1 号’,就算 2 个月不下雨也能有好收成,今年还能把多余的高粱卖给酒厂。” 楠普拉省农户阿曼多・贡萨尔维斯说。项目负责人、农业技术研究所教授莉迪亚・穆罕默德表示,明年计划在赞比西亚省、索法拉省建立 “抗旱高粱示范基地”,培训 600 名技术骨干,同时与中国食品企业合作,开发高粱米、高粱酒等深加工产品,“让农户不仅能种好高粱,还能通过产业链延伸多赚钱”。
本文 莫桑比克大学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yanjiu.mu.gov.edu.bi/post/367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