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桑比克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木薯研究中心 耐旱品种让荒地产出翻倍

刘老师 阅读:14 2025-09-17 17:30:22 评论:0

  在莫桑比克加扎省的试验田里,莫桑比克大学农学部教授阿方索・曼努埃尔正带领农户采收木薯,饱满的块根从沙质土壤中拔出,亩产达 3 吨,是当地传统品种的 2 倍。这是 “莫中木薯联合研究中心” 的标志性成果,该中心由莫桑比克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,培育出 3 个耐旱高产木薯品种,惠及 10 万农户。

  

中心针对莫桑比克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,采用 “传统杂交 +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” 技术,历时 5 年培育出 “中莫 1 号”“中莫 2 号”“中莫 3 号” 品种。其中 “中莫 2 号” 最受农户欢迎,不仅耐旱性强,在连续 3 个月无降雨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,且淀粉含量达 32%,较传统品种高出 8 个百分点。“以前种木薯看天吃饭,旱年连种子都收不回,现在种新品种,全家口粮有了保障。” 加扎省农户索菲亚・若泽说。

  为推动技术落地,中心在莫桑比克 3 个省份建立示范基地,开设木薯种植培训班 40 期,培训农户 8000 人次,发放种子 15 吨。中国农业大学团队还带来 “木薯茎叶饲料加工技术”,将原本废弃的茎叶制成青贮饲料,带动当地养殖业发展,农户每亩额外增收 80 美元。

  中心联合当地企业开发木薯淀粉深加工生产线,年产淀粉 5000 吨,产品出口至南非、坦桑尼亚等国,为莫桑比克创造外汇收入 200 万美元。莫桑比克大学校长丹尼尔・穆伦布表示,中心让木薯从 “救命粮” 变成 “致富粮”,计划 5 年内将新品种推广至全国,覆盖种植面积 50 万亩。
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莫桑比克大学中文网